自古揚州就是一個富饒的所在,憑借著南北水路交通要道的位置,經濟繁榮程度可想而知,也正是如此,催生出了許許多多的行業。揚州城著名的"三把刀":廚刀、修腳刀、理發刀,在一代又一代揚州人的傳承下而聞名于世。
但隨著經濟的發展,時代的更迭,加上目前人們行業的偏見,修腳這把刀一度面臨失傳,但是揚州這個女人,用自己的熱情,燃燒自己的青春,硬生生地將修腳這把刀,送進了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列。
揚州,夢想開始的地方
上世紀八十年代,剛剛走出高中的陸琴回到了自己的故鄉揚州,從此便與修腳有了不解之緣,雖然剛開始受到了人們的誤解,自己的路也并不順暢。但她憑借著自己的堅持,在20歲的時候就被評為"全國優秀服務員"。
堅持就會有回報,在2000年的時候,陸琴受香港著名實業家邵逸夫先生邀請,前往香港定期為邵先生修腳,解決94歲高齡的邵先生腳部指甲帶來的煩惱。也是在邵逸夫先生推薦下,她陸續地為香港政界、商界和演藝界的許多名流進行了足部治療和護理。此中不乏董建華、陳方安生、劉德華、郭富城、張柏芝、曾志偉、胡慧中等名字。但無論服務對象是誰,她都一視同仁,不卑不亢,專心地把腳修好,用自己的辛勤勞動贏得了眾多客人的尊重和歡迎。
不忘初心,從0開始再出發
"我忘不了在香港,修腳這個手藝深受大眾喜愛,老少皆宜。我也吃過苦,我知道還有很多人在這個行業默默耕耘,他們都需要被這個社會重新認識,我要改變這個現狀,我要改變行業被大眾接受和喜愛的程度,我要建立一個屬于自己的品牌!"提及創業初心,她這樣講。
但成功并不是一帆風順的,缺少家人支持的陸琴最開始接手了一家倒閉的美容院開始了創業之路,但是客戶體驗不好,沒人愿意從事這個行業讓她的經營曾一度陷入困境。
困難總是暫時的,只要有決心克服困難,就能迎著風浪開向更遠的大海。在她最困難的時候,她的員工柴雙站了出來,幫她從安徽老家招工,賺到錢的老家人看到了希望,就紛紛前來學習,陸琴的夢想也得以延續。再到后來,修腳的人越來越多,陸琴就開始辦了學校,至今,已在全國開了百余所分店。
創業成功的陸琴并沒有因此而忘記讓自己成功的這門手藝。時值"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申遺"項目正在進行,歷經艱辛的陸琴終于讓揚州修腳被評為"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瞄準線上,業務布局的另一塊版圖
當下互聯網發展迅速,陸琴也敏銳的意識到互聯網將成為她的事業版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先加入了新美大,建立線上O2O平臺,接下來又與中企動力進行合作,定制屬于自己的企業門戶官網,以滿足企業線上發展的需求。
線上并不是有了網站就可以萬事大吉了,還需要做后面的SEO優化以及各類不同的運營動作。中企動力管家也會定期就客戶的網站進行數據分析,以結果去研判線上業務開展的問題,幫助企業建言獻策。
揚州修腳,從申遺成功到文博會的備受關注,再到今天互聯網線上發展,揚州傳統修腳術作為揚州運河文化的代表正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和再認識。